四月的平静美好,
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,
我们的学习、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,
疫情期间,除了做好科学的自我防护外,
还要注重心理健康,
避免焦虑、恐慌和抑郁等情绪趁虚而入,
为减少负面情绪对同学们的影响,
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疫情防控心理疏导指南。
疫情面前,常见的心理问题
一、 焦虑、疑病
焦虑不安,害怕生病,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病毒联系起来。过度关注疫情相关信息,加重了紧张、恐慌等情绪,甚至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。
二、 愤怒情绪
根据心理学上的“愤怒—攻击模型”,面对疫情风险和各种压力,油然而生的愤怒情绪,其实是增强控制感、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。我们更需要保持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冷静,以“不信谣、不传谣”的心态,理性关注疫情状况。
三、 低落、抑郁
当自己的学习、生活或重要事情受到疫情的影响,会沮丧,情绪低落,难以感到愉悦。但是这种压抑的情绪持续时间过长,可能会导致生活规律紊乱,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。
四、 盲目乐观
面对疫情,适度的乐观是必要的,但如果抱着“自己所处的地方安全,不会被感染”的侥幸心理,从而放松警惕,麻痹大意,就可能增加自己和他人感染的风险。
正确的心理自助与疏导
一、 觉察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
疫情影响下,我们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是正常现象,不必将其视之为洪水猛兽。但是要积极寻找和尝试适合自己的自我调节方式、情绪宣泄方法。比如:打电话给朋友倾诉,或者听音乐、追剧、运动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给他人提供帮助。比如: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行动中,多关注疫情中的温馨、感人事迹,给他人和自己传递抗疫信心和力量。
二、 关注官方正规渠道发布的信息,明辨真伪
对不明来源真假难辨的信息,不恐慌、不听信、不传播。不信谣不传谣,减少恐慌情绪的产生和蔓延。做好个人防护,出门配戴好口罩。
三、 维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
疫情期间要维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和作息,保持生活稳定性,这样能提高大家对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。可以制定一份详细作息计划,并坚持执行。同时,保持营养均衡和充足的睡眠,这样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。
四、 寻求专业心理援助
如果心慌、焦躁、恐惧等消极情绪持续时间过长,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。如阅读心理学科普文章、各类心理调适自助手册等,获取自我调适技巧。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,随时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帮助,也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进行心理咨询。
1、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(24 小时):966525
2、南昌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(设在省精神病院)援助热线(24 小时):0791-88330120
3、我校心理健康中心办公室电话:0791-88137846
4、我校心理咨询教师联系方式:
钟志宏老师(QQ号:1679127988)
尚国斌老师(QQ号:448258608)
刘 珍老师(QQ号:353840571)
李婷芳老师(QQ号:290733122)
冉 玲老师(QQ号:419031883)
黄小梅老师(QQ号:214382001)
最后在此呼吁各位同学,
做好个人防护,主动佩戴口罩,
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,
愿疫情早日离去,
一切美好与我们环环相扣。
